当前位置:88分类目录 » 搜索结果 » cas
陕西省科学院

陕西省科学院是直属于陕西省人民政府,专业从事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的事业单位,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合署办公,目前拥有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省科学院酶工程研究所等单位。
陕西省科学院具有开发应用前景并在省内外有一定优势的应用项目,学科领域涵盖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研究与应用、农业科学、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动、植物生态习性研究及引种驯化,纤维素酶的研究及其利用。

www.xab.cas.cn - 2020-03-26 - 收藏 点击查看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是直属于中国科学院的我国唯一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也是一个全球公认的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标本收藏与展示中心、信息与数据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其前身为成立于1951年的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院首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以及首批“创新2020”整体择优支持的研究所,旨在充分利用我国古生物与地层资源的特色,本所人才和学术优势,联合其他学科和单位,开展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我为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力争在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前沿领域,以及全球重大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理论探讨中,做出若干独创性和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致力于为我国地层古生物学的发展,为全民科学普及,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www.nigpas.cas.cn - 2020-03-25 - 收藏 点击查看

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一家专业从事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也是国际海洋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所,主要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海洋科学前沿,不断凝练和调整学科方向,重点在蓝色农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动力过程,海洋环流与浅海动力过程,以及大陆边缘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创新性贡献。
海洋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重点培养基地,设有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产3个一级博士点、9个二级博士点和10个硕士点,以及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致力于综合性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立足近海环境演变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创新与关键技术的综合交叉与系统集成,拓展深海环境与战略性资源探索的先导性研究,重点在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新认知、新品种和新生产体系,中国近海环境演变机理与生态灾害发生的预测和防控,热带西太平洋环流变异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方面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同时重点培育西太平洋地质演化与沉积记录、深海环境综合探测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与分子系统演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与生物能源发掘利用、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防护技术等学科方向,在我国海洋科技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和技术研究机构。

www.qdio.cas.cn - 2020-03-22 - 收藏 点击查看

慧聪广电网

慧聪广电网是广播电视行业的门户网站,依托于慧聪网在商业信息领域雄厚的实力,在成立之初便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数据库、产品数据库、资讯数据库及技术文库,是一家服务于广电行业的专业网站。慧聪广电网致力于构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综合信息服务和网络应用服务的一流社区,为广电行业人士提供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资讯、技术、人才、展会信息都从这里汇聚与传播。从行业新闻的纵深报道,专业人才招聘信息,世界及我国通信行业展会信息推广与介绍,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国家政策法规、行业标准等,全面、及时报道广电行业发展。

www.broadcast.hc360.com - 2020-03-19 - 收藏 点击查看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位于北京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基础园区内,是由李政道院士在北京建立的一个中外合作民间学术组织,挂靠中国科学院,受国家财政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并参加由意大利政府捐助建立的民间组织世界实验室。中心设有物理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致力于在中国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建立国内外研究机构和科学家之间的联系,以鼓励、帮助中国科学家在国内做出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把重要科学前沿的进展信息在中国迅速传布,促进国内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www.ccast.ac.cn - 2020-03-17 - 收藏 点击查看

上海微系统研究所

上海微系统研究所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机构,也是我国最早的工学研究机构之一,以及我国微小卫星的重要研制基地,已确立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大学科领域和微小卫星、无线传感网络、未来移动通信、微系统技术、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五个学科方向,形成了“系统为牵引、系统带器件、器件带材料”的创新价值链。
上海微系统研究所现有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中科院无线传感网与通信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太赫兹固态技术重点实验室,设有传感技术、信息功能材料、太赫兹固态技术、无线传感网、物联网系统技术、宽带无线、新能源和超导八个研究室,在南京、杭州、无锡、嘉兴、南通与地方合作共建了六个分支机构,与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于利希中心共建了超导与生物电子学联合实验室,与吉林大学共建了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联合实验室等。

www.sim.cas.cn - 2020-03-16 - 收藏 点击查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也是中国空间事业的骨干力量,主要从事空间技术开发、航天器研制、空间领域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航天技术应用等业务,参与制定国家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研究有关探索、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技术途径,已成功研制、发射和运行了80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7艘神舟号飞船和一颗月球探测卫星,所研制的各类航天器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院本部为核心,由军民结合研究所、实体公司和上市公司组成的科学组织架构,打造了北京、天津、西安、兰州、烟台、深圳等产业基地,拥有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分系统研制生产、系统集成、总装测试、环境试验、地面设备制造及卫星应用、服务保障等配套完整的研制生产体系,致力于建设成为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现代宇航企业。

www.cast.cn - 2020-03-15 - 收藏 点击查看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电离层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的直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目前中国最重要和最知名的地学研究机构之一,致力于面向科学前沿,以固体地球和空间科学为主攻方向,建设具有研发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国际化研究中心。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设有特提斯研究中心和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岩石圈演化、油气资源、固体矿产资源、工程地质与水资源、新生代地质与环境、地磁与空间物理等七个研究室;建有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京空间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及地球与行星物理、页岩气与地质工程、矿产资源研究、油气资源研究、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等五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www.igg.cas.cn - 2020-03-14 - 收藏 点击查看

微生物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所是直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目前国内最大、学科最齐全的综合性微生物学专业机构,也是具有雄厚基础、强大实力和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微生物学研究机构,现由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共建)、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五个研究室组成。
微生物研究所在微生物环境适应机制、微生物群落生态功能、真菌起源与进化、微生物次级代谢合成调控、生物基燃料及材料生物合成途径、致病性真菌形态发生及致病机理、植物病毒-虫媒载体-植物间互作机制、流感病毒致病机理、T体细胞免疫等研究上均有重要甚至重大斩获,在流感病毒装配模式、在小麦抗病关键生物技术研究上取得的成果堪称国际水准。

www.im.cas.cn - 2020-03-13 - 收藏 点击查看

天津工业生物所

天津工业生物所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专业从事生物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领域生态发展的科研机构,肩负着建立我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工业绿色升级的历史使命,其战略定位是以新生物学为基础,以生物体的计算与设计为核心,发展生命科学,创新工业生物技术,解决产业发展中生物体功能利用的关键问题,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于天津、环渤海以及全中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天津工业生物所作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现已建设了微生物高通量筛选平台、微生物系统生物技术平台、发酵过程与模拟仿真平台、蛋白(酶)研究平台、大型公共仪器平台等先进的技术装备体系,建设了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系统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业生物系统与过程工程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生物催化技术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科技力量。

www.tib.cas.cn - 2020-03-06 - 收藏 点击查看